0064 守一盏灯-《锦公子》
第(2/3)页
苏锦一行不为入殿拜佛,慢慢沿着无名小道去往后山,穿过荆棘山涧,小春山的一片茂林之后,豁然盖了几间草庐。
阿奴推开半扇朽门,落下一身白灰,印入眼帘的乃是一间寻常小院。
不知是不是主人无暇打理,小院里灰璧黄泥,连泥墙也塌下一半,时值仲夏,生命力顽强的各种黄白小花生得铺天盖地,遮掩小径,爬上窗棂,漫过屋顶。
苏锦沿着通幽小径跨过门槛,茅屋里的光线倒不显阴沉暗淡,屋顶上破损的沟瓦,让一束束阳光径直射穿,稍有空气流动,满屋子的白尘在光柱下腾挪回转。
居中一张矮桌旁,随意铺放了几个秸秆编制的蒲团,桌上摆放了几只小碗和一瓮酒坛,环顾而视,没有流翠屏风,也没有画匹笔书,墙壁上除了一件蓑衣挂着之外空空荡荡。
后院井水汩汩,苏少爷正要起身去看,门口却兀然站着个三旬村妇,那村妇手里提着一尾鱼不敢相信,错愕之际仍一眼认出,惊喜喊道:“少爷!”
“戚姨娘!”
那粗布麻衣的村妇扔了手上之物便一把扑将过来,欣慰笑着将苏锦像孩童一般左右揉捏,不管少爷再大,也喜欢摸着人额头说话,犹不敢信,问:“真是小少爷,怎就来了小春山?”
旁人都在,苏锦任人拉着尴尬笑了笑,回道:“锦儿特意来接戚姨娘回家!此番,你想去饮马荡就去饮马荡,想同我去东都,咱们就去东都,就算要回江南也能遂愿。佛语说心诚则灵,你看小子身强体壮,再不用姨娘常年孤苦守着一盏灯度日如年。”
彩泉寺之所以叫彩泉寺,便是因一股据说无比灵验的泉水终年不绝,那泉水下汇聚成池,半部橙红,半部天蓝,故而得名彩泉。
十岁娘亲来彩泉寺求佛那年,听老和尚说,请了佛不算,接续的长命灯供在彩泉寺里,还要人时时添满灯油,佛前早晚各拜一次才算数。
戚姨娘这一添一拜,便又快十年,可苦了人。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