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百五十二 匈奴汉将-《白马掠三国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只能说,很多时候,为了生存,人们不得不做出种种身不由己的选择,被命运的浪潮裹挟。

    从古到今都是如此!

    像喻虎这样的人,其实并不在少数,而且在匈奴的阵营里面,非常的普及。

    由于匈奴人非常需要汉人与汉化胡人的技术工匠与各种情报,所以匈奴对于汉人采取的是利用的态度。

    比如汉武帝的《轮台罪己诏》就承认,匈奴对于汉朝的投降者会加紧盘问,收集有用的信息。所以匈奴人非常重视汉人带来的情报与技术。

    投靠匈奴的汉人诸侯王和汉胡族将领,一般会封王或者拜将,有时匈奴人给予他们的,甚至是比他们在汉朝更高的待遇。

    如卢绾被封为东胡卢王,在马邑之战中保全了单于性命的雁门御史被封为天王。后来的李陵被封为右校王,李广利更受单于礼遇,深受恩宠。

    而且,由于匈奴势力范围的开放性地形的缘故,让他们很难形成极权。

    与汉朝相比,匈奴部落联盟的极权程度很低。各个部落的小王在驻牧区内有很大的自主权,只需要参加每年一,五,九月举行的龙城大会,追随联盟参加军事行动就可以了。

    匈奴大单于和各个部落王的权利距离,远小于汉朝皇帝与大臣。不得不说这也是吸引汉朝人的一点。

    与被捉来当奴隶的汉人俘虏不同。有组织的投降人员,往往被匈奴人视为一个小部落,被安排在特定位置居住屯田。在对外军事行动时,各个部落都要出兵,所以他们都参与了对汉朝的军事行动。

    很多贵族与将领,还直接参与到了对汉的战争中,甚至很多先前的汉军,完全可能在下一刻为匈奴人作战。

    比如中行说就指点老上单于,给他透露汉的弱点。

    韩王信投降匈奴之初,就与匈奴约定共同进攻汉朝。

    其他将领则亲自带领降军,参加对汉作战。

    塞外都尉李绪投靠敌人后,向大单于传授汉军的战法。

    这一消息传回长安后,被人故意写成了李陵。

    结果,导致李陵家属的被斩。李陵本人则在公元前90年,率领三万骑兵追击汉军。

    汉匈对抗的时代大背景,让混迹其中的个人命运容易被人忽略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