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百八十八 说荀攸-《白马掠三国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更有甚者,就是说荀攸才是三国时期“挟天子以令诸侯”政治思潮的奠基人,也不为过!

    他的完美在于:外愚内智,外怯内勇,外弱内强,不伐善,无施劳,智可及,愚不可及,虽颜子、宁武不能过也!

    而乱世什么最重要,人才。

    俗话说得好,千军易得一将难求。

    那么一名优秀的谋士军师,就更是难得,得其一者,胜却十万大军都丝毫的不夸张。

    毕竟,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,料敌先机,决胜千里之外,可都不是夸张的战绩啊!

    算算时间,过不了多久,他就该弃官还乡。

    等曹操在兖州时,荀攸同其叔父荀彧一同去投,为曹操重用,定都许昌后,被拜为军师。

    如今已是东汉末年的劣颓之势,天下大乱,群雄并起,逐鹿中原之势,已然是时下的大势所趋!

    现在,无疑是得到荀攸的最好,也是最后机会!

    “荀攸先生大才之名,昔日与司徒公相谋董卓贼之时,高某便听起提起过先生。”高郅眼珠一转,套起近乎来。

    荀攸果然动容,举拳羞愧道:“区区之才,不足挂齿,某却是愧对司徒公,愧对大汉。”

    ??????对于自己失策,没有过多牵制于其中,并给予支持,没有多做辩护,只道了一声愧疚。

    这就是荀攸,一个从来都是坦荡荡的人,他不屑辩解自己的错误。

    不过,对于大汉的形势上,他和他叔父荀彧的看法又有不同。

    与深陷辅汉思想极深的荀彧比起来,荀攸更多了一份理智。

    虽然说一开始,荀彧荀攸他们一直以来的夙愿,都是用自己的才能匡扶汉室,让百姓安居乐业,让大汉恢复到汉武时候的繁荣昌盛。

    但是,荀攸比荀彧少了一分狂热,多了一份理性。

    至少,他,绝对不会为大汉,无脑的死忠。

    这点,恰恰是他吸引高郅的价值!

    “荀攸先生无需自责,如今司徒公虽死,然扶汉之义士还有,先生还有能够施展抱负的地方。”

    高郅他说完后,抬头看向荀攸,却发现荀攸没有任何回答,只是眼神含笑的看着自己。

    “阁下又是哪方势力的人?荀某才疏学浅,恐不能胜任。”

    这一刻,荀攸的身上,再次涌现出了他身为一代名臣的智慧气息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