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百二十二 飞琴流觞-《白马掠三国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蔡邕没有回答,只是微微一笑,他的双手同时动了起来,左手轻按,右手微拨,一曲动人的旋律飘然而出。

    爽朗清澈,犹如飞瀑流泉般的琴音在叮咚之中响起。那清澈而悠远的叮咚声。仿佛是飞流而下的瀑布,又如巍峨耸立的崇山峻岭。

    琴音是细腻含蓄的。

    指法不动声色地,控制着轻缓急重,轻快的节奏,带着回旋往复的缠绵,有一种往心里去的吟哦。

    淡淡的碧青色光芒,随着他双手的律动从那银色的琴弦之上悄然散发,一圈圈淡青葱绿的光晕,笼罩在大厅之中,却并不扩散。

    在蔡邕膝上的古琴,琴身是暗黄sè的,琴身上纹路清晰而特异。

    普通古琴是依凤身形而制成,其全身与凤身相应,有头,有颈,有肩,有腰,有尾,有足。

    这里,却是以山脉为骨势,龙凤齐聚。

    “琴头”上部为龙首状。额下端镶有用以架弦的硬木,称为“岳山”,是琴的最高部分。

    琴底部有大小两个音槽,位于中部较大的称为“龙池”,位于尾部较小的称为“凤沼”。这是上山下泽,又有龙有凤,象征天地万象。

    岳山边靠额一侧镶有一条硬木条,称为“承露”。上有七个“弦眼”,用以穿系琴弦。其下有七个用以调弦的“琴轸”。

    琴头的侧端,又有“凤眼”和“护轸”。自腰以下,称为“琴尾”。

    琴尾镶有刻有浅槽的硬木“龙龈”,用以架弦。龙龈两侧的边饰称为“冠角”,又称“焦尾”。七根琴弦上起承露部分,经岳山、龙龈,转向琴底的一对“雁足”,象征七星。

      


    第(3/3)页